大连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新视角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新视角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复杂且未明的疾病。既往遗传研究表明,只有很少一部分IBD的疾病变化是由基因变化导致的,这一现象提示我们表观遗传调控在IBD病因学中的潜在作用。因此,为评估DNA的甲基化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及其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进行一项研究。
研究利用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 450 BeadChip技术分析了149例IBD患者(61例UC,88例CD)和39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DNA的甲基化程度。同时利用焦磷酸测序和荧光定量PCR进行技术层面和功能层面的验证。筛选出的表达差异最大的差异性甲基化位点(DMPs)在儿童IBD患者和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中进行交叉验证。
共有3196个位点被探针捕捉到在CD患者和正常对照中出现差异甲基化,1481个位点在UC患者和正常对照中出现差异甲基化。这些DMPs中,有45%的DMPs在CD患者和UC患者中出现重叠。与IBD相关性最显著的差异性甲基化区域(TRIM39-RPP2的启动子区域)在儿童UC患者的结肠黏膜中出现明显的低甲基化。此外,通过焦磷酸测序的方法证实了TRAF6的高甲基化,且在IBD患者的PBMC中发现TRAF6基因的低表达。
这些数据为IBD易感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和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IBD的发病机制。
摘自:McDermott E. et al. JCrohns Colitis. 2016 Jan;10(1):77-86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