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言两会 | 霍勇教授: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提升我国急救领域医疗水平
医言两会 | 霍勇教授: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提升我国急救领域医疗水平
导读
值此两会盛开之际,小编有幸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请教了霍教授此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霍勇教授针对国内急救领域现状,给出了处方:创建院前急救体系,建立统一的院前急救调度体系,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急救站点,增加财政完善院前急救软、硬件建设和人员待遇,通过加强政府督导和监管来提升我国的医疗急救的整体水平。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详细内容!
霍勇 教授
委员名片速递
霍勇, 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心脏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主任
亚洲心脏协会(Asia Society of Cardiology , ASC)主席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WACD)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WACC)
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组长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另外,霍勇教授现任国内外众多心血管病杂志主编及社会职务,先后获国际及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科委等部门颁奖多项。
1、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距离:重大疾病急救体系建设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急救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我国快速增长的急性心脑血管急救效率上表现不乐观,离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处于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的首位(约40%)并呈上升趋势,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沉重负担。
救治时间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分秒必争!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在急救体系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及时急诊救治率高达80%以上,而我国只有约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接受及时的急诊救治。
2、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我国的急救模式分为院前独立型、指挥型、依托型及依附型等模式,因急救指挥没有统一调度平台,院前、院内信息不能共享、沟通不畅,各院前急救资源之间、院前急救与院内资源之间协调、协作能力较差,且出现各院前急救单位之间竞争,医院之间的竞争,出现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以及违反就急、就近、就专业需求等原则转运患者、医院拒接患者等违反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这些严重影响了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及早地开通血管能挽救患者的心脏和大脑,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3、中小城市及农村急救设备配套不足:目前我国一线城市院前急救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有很大提高,但在地市级和县级地区,急救车的设备和急救药品配备严重不足,而我们国家农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4、急救医务人员紧缺:急救队伍人员老化、人员流失、专业素质不高是制约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客观事实,是需要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由政府举办和管理院前急救体系能改善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现状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政府举办和统一管理急救系统,才能实现急救体系流畅运行,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结果。
二、政府继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化建设,全面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急救水平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延误由医疗急救系统及患者因素共同决定。如何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改进。建立统一的调度指挥平台、完善院前急救系统的合理规划,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与急救系统之间的协作等措施对于科学地构建医疗急救体系至关重要。
1、县级及以上地区建立完整的院前指挥调度体系
县级及以上地区建立由政府主办的统一院前指挥调度平台,实施统一的呼叫号码,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
统一调度平台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
1.1、受理统一呼叫号码,统一指挥、调度属地内各急救机构的院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资源的利用效率;
1.2、统一调度平台能掌握属地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信息,协调院前与院内资源,提高患者转运、接诊和救治效率,同时对急救调派、转送和接诊行为进行督导质控。
1.3、在紧急状态下,统一调度平台与公安(110)、消防(119)、交通(122)等应急系统联动,实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
应由院前、院内共同参与、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急救资源信息联动系统,打通院前和医院的信息孤岛,以实现调度平台统一管理和急救资源合理调配,实现院前和医院的无缝对接、专业对接,院前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将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水平。
2、政府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急救站点
政府多年来在急救方面持续的投入,使得我国急救能力有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来讲,整体医疗资源还是匮乏,院前急救存在多种模式。建议在政府设立统一院前调度指挥中心的前提下,整合现有具备急救能力的各单位资源,按照辐射半径规划急救车辆配置,统一调度,按照就近原则和伤病分类管理制度,调派符合救护条件的车辆,提高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和全区域覆盖。
3、加强救护设备投入和人员激励机制
加大对县级及以上地区急救车增加车载通讯、GPS等信息化系统和车载抢救装备设备是降低我们国家整体心脑血管患者死亡的非常重要手段。科技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科技惠民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及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支持了基层开展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转化应用。
福建省厦门市在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持下,通过推广普及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一批先进技术成果,重点扶持院前急救系统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构建了区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极大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
同时,需要在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及人才聘用机制的同时,增加财政经费用以满足以下需求:
(1)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人员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减少人员流失;
(2)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及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3)对于高效、高质量的急救和转运医护人员,采取激励机制。
三、政府建立对院前急救的督导和监控机制
最后,霍勇教授讲到:通过各地区统一的院前急救调度平台上的信息建立对院前急救单位督导和监管机制,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院前急救水平非常必要。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的重点实施计划,在此提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领导落实科技惠民计划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等举措,给予如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急救网络建设财政支持,进而全面推进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转自:神经精神界
来源:霍勇教授政协会议提案整编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